周红星,男,1979年生,江苏睢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进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任安全工程学院煤矿瓦斯治理研究所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增透增流技术、煤矿瓦斯抽采及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2项;制定煤矿行业安全技术标准1项,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校科研创新计划1项。参与专著《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工程应用》和教材《矿井瓦斯防治》的编写工作,主讲课程《煤矿安全管理》、《矿井瓦斯防治》。
刘洪永,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消防工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潍坊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并留校任;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深造。
主要从事采动煤岩增渗增扩理论与技术、建筑防火与应急救援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和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目前已获国际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中国消防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校科研创新计划7项。先后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促进就业先进个人”“中国矿业大学百佳教师”等称号。主持编写《电气防火》、《现代灭火技术》、等教材5部,参与《煤矿瓦斯防治》、《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工程应用》、《采动应力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场耦合效应》等6部教材、专著的编写工作。承担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本科及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目前承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科学通报、采矿安全与工程、消防科学与技术、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和煤田地质与勘探等国内10余种期刊等审稿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深地煤岩采动增透与液置气增扩、城市与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城市地下空间火灾防治与救援等交叉前沿等。
刘海波,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从事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在百万以上。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联系方式:13585391602 liuhaibo-8888@163.com。
受教育经历:
2004.09-2009.07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
1998.09-2002.07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
工作及进修经历:
2002.01-2007.12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助教
2008.01-2010.1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讲师
2011.01-2014.0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4.09-2015.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5.03-2016.03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副总工程师
科研方向: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