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伟,1958年生,副教授。1978年3月-1981年12月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地下开采专业学习,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工作,1991年11月-1993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进修。从1982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矿业行业的安全科学与安全技术的研究与教育培训工作。
主要学科方向: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通风与空调技术;消防工程。
曾主持《适应快速、高效发展的通风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防止综采放顶煤自然发火的阻化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新型凝胶阻化剂的研究与应用》、《煤炭自燃及常用防灭火技术措施的阻燃机理分析》、《朱仙庄矿8煤层自燃特性及工作面“三带”参数研究》等多项矿业安全技术项目的研究及《21世纪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等教学研究工作,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十数篇,获得科研与教学奖项十数项,出版教材与教学讲义2部。
吴征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10月生,女,汉,中共党员,江苏宿豫区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交通运输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提前攻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于2007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2008年、2010年担任两届班主任并分别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妇委会主任。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1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参与纵向科研课题7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
主要研究方向:安全监测监控、矿井瓦斯防治
魏连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5月,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赣榆。
2001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4月~2011年10月在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挂职,2004年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多项企业委托项目;获“安全工程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学位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1项,获中国矿业大学百佳教师奖1项,出版《安全工程CAD》教材1部;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及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各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在Complexity、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炭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1篇,EI收录1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要讲授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工程CAD》、《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
主要研究方向: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远程预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刘海波,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从事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在百万以上。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
受教育经历:
2004.09-2009.07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
1998.09-2002.07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
工作及进修经历:
2002.01-2007.12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助教
2008.01-2010.1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讲师
2011.01-2014.0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4.09-2015.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5.03-2016.03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副总工程师
科研方向: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
刘晓斐,男,1981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1999.9-2003.7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2003.9-2005.7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2005.9-2008.7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1.6进入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主要从事矿山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报及安全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一级期刊及国内外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近20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煤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矿业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各1项。
杨永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1979年8月生,男,汉,中共党员,山东日照人。2004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主要从事矿井通风防灭火与瓦斯防治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担任江苏省热物理学会理事。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学改革项目2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先后主讲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防治》和《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SCI收录8篇,EI收录9篇。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受理公示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包括:
1)煤炭自燃机理
2)煤层气液两相驱气润煤
3)煤中有机组份对瓦斯赋存的作用机制
4)煤岩体热损伤
沈荣喜,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76年10月生,陕西宁强人。2008年6月四川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等。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1项,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河南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学方面,主讲《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学》等课程,发表教改论文2篇,获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校教学成果奖各1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王雁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5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人。199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研究生学习,于2010年1月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任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深造。
任职以来,主要开展安全工程领域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及特别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7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件,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要参与人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发表教研论文2篇,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3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优秀硕士奖学金。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交叉前沿,危险源辨识与灾害监测及环境评估。
李庆钊(1979.07~),男,河北省柏乡县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东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专业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专业访问学者。自2009年11月起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先后入选“启航计划”、“力行计划”培养。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批特别资助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9批面上资助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30篇(含双收录),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先后担任《Energy & Fuel》、《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Powder Technology》、《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1部,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时国庆,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4年至2016年赴美国Rutgers大学访学。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2项,主持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被SCI检索6篇,EI检索6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矿井火灾防治
周红星,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安全方向),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3年进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10月至2017年10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学一年。
主要从事煤矿安全、煤层瓦斯抽采增透增流理论及安全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作为主要人员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煤矿安全行业标准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检索10余篇。参与专著《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工程应用》和教材《矿井瓦斯防治》的编写工作。
戚绪尧,男,1984年11月出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培养对象,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煤炭地下气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6年和2011年获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学士学位和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是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13年12月晋升副教授。曾先后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肯塔基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和南非(金山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获中国矿业大学百佳本科教学教师、校级十佳模范班主任、校级促进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前沿项目、校级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各1项以及企业委托科技项目若干。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专项项目和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学者攀登项目等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
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制定国家煤矿安全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专利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6篇(SCI检索14篇、EI检索12篇)。
主要研究方向:
煤矿火灾防治、城市地下工程火灾防控、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安全控制
刘应科,男,河南平顶山人(1984.11-),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4项和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10项,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获2015年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博士论文被评为“2013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所获其他主要荣誉称号:2011年江苏省三好学生,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学生党员标兵,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工会活动积极分子,2014年安全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6年度“十佳青年教职工”。
主要研究方向:
煤矿瓦斯的地面开发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矿井通风
刘洪永,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潍坊人。2001-2013年进入矿大首届理工提高班学习,2005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并留校任;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深造。
主要从事采动煤岩增透理论与方法、建筑防火与应急救援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4项,目前第一发明人已授权1项,主要发明人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校科研创新计划3项。先后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促进就业先进个人”等称号。先后参与专著《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工程应用》、《采动应力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场耦合效应》和教材《矿井瓦斯防治》的编写工作。承担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目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科学通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和煤田地质与勘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期刊进行审稿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深地煤层气开发、采动煤岩增透与气液两相流、孔隙启动压力梯度与毛细降阻、地下建筑与安全交叉前沿及便携应急救援破拆装备等。
窦国兰,女,1981年11月生,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0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2010年6月至今,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矿井通风与防灭火、生物质废物热化学能源技术以及粉尘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4项。迄今,在Fuel、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Rsc Advanc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8篇,出版专著1部;以第二发明人申请并获得授权煤自燃防治相关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研究成果并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朱传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1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日照人。江苏省力学学会第十届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启航计划培养对象,徐州市职业健康卫生专家。此外,还担任《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s》、《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Process Industries》、《Natural Hazards》、《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Powder Technology》等10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
2011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2年先后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昆士兰大学访问交流,2015-2017年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企业委托课题4项。此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它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以主编和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编学术著作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等。
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1)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ECBM)
(2)热驱替强化煤层气采收理论与技术
(3)气体与粉尘爆炸防护理论与技术
(4)高危行业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EHS)
任万兴,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12月出生,男,汉族,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新乡人。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曾在东南大学访问进修,2016年11月至今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30多篇论文,其中被EI收录6篇,SCI收录5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并先后担任多个SCI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人。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了《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矿井粉尘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和《矿井通风与安全》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主持教学改革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4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全国安全工程大学生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井通风、矿井火灾防治、矿井粉尘防治。
李伟,1983年6月生,河南睢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作短期访学。目前从事煤矿瓦斯防治、废弃矿井瓦斯抽采、CO2地质封存以及采矿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参与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参与了淮南、淮北、窑街、阳泉、焦作、晋城等高瓦斯、突出矿区的瓦斯防治工作。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煤矿瓦斯防治方面部分成果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1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6篇),参与编著学术著作2部,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邵昊,男,1982年9月出生,汉族,山东滨州人,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2011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主要从事:气体/粉尘爆炸机理及防治技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爆炸事故致灾机理及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和校级青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各1项、北京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开放基金各1项,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横向科研课题4项;参与横向科研课题多项;其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
蒋静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10月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永城人。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矿井瓦斯防治方面科研教学工作。入选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培养对象,2014年8月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义煤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2007年至今参加了淮北、淮南、铁法、义马等高瓦斯、突出矿区瓦斯防治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被SCI 检索6篇、EI 检索9篇,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主要研究方向:矿井瓦斯防治、.突出煤层增透和瓦斯抽采技术、岩浆对煤纳米孔隙及甲烷解吸作用机制、水分对瓦斯解吸扩散渗流影响机理。
程健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第九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美国西弗吉亚州注册实习工程师。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得安全工程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博士毕业,获矿业工程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0余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13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2部。承担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门。获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1项。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
现为国际期刊《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search》和《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同时兼为多个国际SCI、EI期刊《Safety Science》、《Energy Policy》、《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等进行稿件评审工作(Publons专门认证)。他是全美采矿、冶金及勘探协会(SME)会员,国际火安全工程协会(IAFSS)会员,国际采矿教授联盟(SMOP)会员。2010年获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奖”,2015年获澳大利亚政府全额资助“Endeavour”研究学者,2016、2014分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三等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及预防;矿井通风工程与设计;通风与灾害事故的耦合关系;煤矿事故救援策略制定等。
杨威,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1984年6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睢宁人。
201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以来,致力于矿井瓦斯灾害预测、防治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被SCI检索学术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排名第一4件,排名第二10件,境外发明专利3件),主持省部级科技基金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省部级一等奖3项(排名3,4,6),国家专利优秀奖3项(排名2,3,5),获得2016年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主要工作如下:
2010年至2013年间参与研究了煤层群瓦斯治理技术,通过将极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实现了高危险煤层的安全开采,并提出了强扰动钻孔护孔技术,有效提高了钻孔的抗破坏能力,杜绝了瓦斯超限和爆炸。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至2014年间研究单一煤层增透技术,并在平煤集团八矿、十二矿、首山一矿等多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推广应用,解决了千米深井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的技术难题,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201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针对巷道超前局部范围内地应力、裂隙体精细化探测技术开展攻关,研究方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资助,研究成果为将煤巷掘进提供安全保障。
主要研究方向:矿井瓦斯防治、构造精细化探测、构造力学
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